校训及释义

——bet365官网平台校训解读

 

“学校为训育之便利,选若干德目制成匾额,悬于学校公见之地,是为校训。”(《辞海》)校训通常言简意赅,以独特、精警的表达方式,传递出深刻的文化内涵。大学校训彰显着一所大学的精神个性,反映着一所大学的办学理念、治校精神,构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,是一所大学教风、学风、校风的集中表现。长久的办学传统,当前的办学目标和未来的发展方向,都高度浓缩其中。校训作为极其抽象的元话语,是应然性与实然性的统一,具有理想性、完满性,指向终极意义,同时又具有可实践性。校训对大学文化精神有着培育作用,对师生的行为规范有着指导意义,向所有师生昭示着努力的方向。如春风细雨,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心理脉冲,受其濡染,渐渐化为自己的内在价值尺度,并以此来自觉地衡量自己的行为,终而依据这一价值尺度及时调整和校正自己的行为。

我校的八字校训,是精心提炼出来的,以我校近六十年积淀的校园文化为底蕴,又融入了时代的新理念。与其它一些院校的校训相比,更显全面、系统、完整、深刻,兼容并蓄,是多元理念的整合。校训像嘹亮的号角,以其强劲的号召力、鼓动性,感染着我们,激励着我们,引领我们昂扬向上,不断进步。

博学——大学以传播和探索知识为职志,培养有知识修养的公民和从事专门研究的学者,是大学的神圣使命,因而,“博学”也就构成了我校校训中凸显的第一要义。我们的教师要率先垂范,勤奋治学,真正成为饱学之士,以自身高深的学术修养来影响、带动学生。学习是学生的天职,学生们刻苦钻研,努力学习,求知若渴,学而不厌,由之,学校形成良好的学风,培养出来的一届又一届学生,凭真才实学报效祖国和人民。纵观国内外许多知名大学,均以“博学”为鹄的,芝加哥大学的校训是“提升知识以便充实人生。”伦敦大学经济学院的校训是“探知并了解事物发生的缘故。”山东大学的校训是“学无止境”。

笃行——知行关系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个重要命题。王阳明说:“未有知而不行者,知其不行,只是未知。”王阳明所论虽限于道德领域,我们可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加以改造,作宽泛的理解。学得的书本知识不能付诸实践,将其束之高阁,“知其不行,只是未知。”大学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,大学要讲求知识的实用和功利,对知识的实践与应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。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,大学应当“入世”,打破传统的象牙塔,研究社会问题,参与社会变革,运用知识实践其理想以改造社会。在价值取向上不能孤芳自赏,而应取决于国家和社会的需要,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,发挥大学文化的辐射作用。我们必须接受这样的观念,学以致用,以用治学,纯粹的知识本身没有实践意义,只有转化为实践才能实现知识本身的价值,只有实践了并产生结果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,知识的意义仅在于对国家和社会的实用价值。

齐志——树立远大志向和抱负,并不懈地去追求,此之谓“齐志”。大学在读阶段,正是青年人确立人生航向的关键时期,我们的学校,我们的老师,有责任帮助他们鼓起理想的风帆,志存高远,孜孜以求,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。古语云:“取法乎上,仅得其中;取法乎中,仅得其下。”青年大学生必须走出封闭的自我,胸怀祖国,放眼全球,以天下为己任,才可能在将来成就一番大事业。市场经济求务实,其负面影响则为急功近利,而至于鼠目寸光,这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一大症候。值此背景之下,我们更应加强大学生的理想教育。“铁肩担道义,妙手著文章。”多么壮丽!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。”何其崇高!正是在这样的理想光芒照射下,走出了李大钊,走出了周恩来,走出了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。2l世纪的中国,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,我们生逢其时,我们决不辜负这盛世,无愧于时代,做出属于我们的、前无古人的事业。

恒德——成才的前提是成人,道德完善、精神养成,是一生的课业,永恒的追求。推崇个人道德修养,以道德为核心的大学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中的体现。我们注意到,国内许多院校的校训,都有“厚德”、“明德”、“重德”等字样。大学素有社会的良心之称,加强道德建设,践行并引领道德风尚,义不容辞。我们的文化传统历来强调,求学应当止于至善,对知识的追求应以高尚的道德为目的。苏格拉底指出:“德行即知识。”也是将知识与道德统一起来,学习知识、创造知识是为了更清晰地认识道德、实践道德,否则所谓的知识就毫无意义了。大学的境界还将成为社会的高标,穿越围墙,对社会产生广泛的影响。梅贻琦说:“大学俨然是一方教化之重镇,一地之有大学,犹一校之有教师也,学生以教师为表率,地方以学府为表率,……始为学校环境以内数人之所独有者,终将为一地所共有,而成为一种风气。”

我校的八字校训以醒目的红字置于综合教学楼的东墙上,并分别命名了四座教学、实验楼。我们更希望,校训内化为全校师生的一种心理因子,赋予大家一种文化精神,落实到行动上,主导着师生的一言一行,只有这样,作为大学理念载体的校训才具有了实际的意义。

浏览次数:


下一条:PPT模板

关闭

bet365官网平台版权所有 Copyright ? 2016 第六版

bet365官网平台网络信息中心制作维护  Email: nic@bttc.edu.cn

Add: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科学路3号  postalcode:014030

蒙ICP备06005981号

蒙公网安备 15020402000071号